农金在线河南讯 距离,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规则。实现有效沟通的最佳距离在3.6到7.6米之间,正常社交最舒适的距离约是1.2到2.1米,朋友和家人之间会有一个更为亲密的距离,这个距离大约是46到76厘米,那我们与农商银行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

2006年,我十岁,在家中发现一个红红的小本子,妈妈说那叫存折,是用来存钱的。年少的我不明白小本子里的钱在哪里,拿着翻来覆去的看,还用笔在本子上写上数字表示金额。我的杰作被妈妈发现后,小本子被妈妈放进了高高的衣橱里。这时,我与农信社的距离是1.5米。
2012年,我十六岁,妈妈带我去农信社办理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存折。我郑重的把攒了很久的压岁钱递进了柜台,隔着一扇防弹玻璃,我好奇地看着柜台里穿工作制服的阿姨用手指灵活的清点钱币。这时,我与农信社的距离是0.5米。
2018年,我二十二岁,经过紧张的考试环节,正式成为一名农商员工。坐在三尺柜台前,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也坐在这扇防弹玻璃后工作了,紧张的是我不知道会面对什么样的客户,不知道我的服务能不能让他们满意。这一年,我与农商行的距离是0米。
2022年,我二十八岁,在农商行完成了工作成长和人生进阶。网上有一篇文章,我看到这样一段留言:“我现在离家1363千米,走在陌生的街道,看到农商行的招牌就心里踏实。”是啊,当我接起电话习惯地开口说着“您好,农商银行”,当我在陌生的地方听到熟悉的“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当我在街上接到银行工作人员递来的宣传折页……我发现,农商银行已经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无论工作中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得到客户的肯定和称赞;无论生活中有多少辛酸,只要想到农商银行屹立在我背后;无论外界经济形势如何风云变幻,只要有农商银行做避风的港湾,我都能无所畏惧,砥砺前行。我,是一名农商人,我会谨记农商精神,背起农商责任,传承农商意志,让更多的人与农商“零距离”。(孙伊珊 李淑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