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银保监分局“六位一体” 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来源:农金在线    编辑:赵东明    发布时间:2022-11-29 14:51:57
摘要:许昌银保监分局“六位一体” 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农金在线河南讯 发挥监管考核指挥棒,要求小微金融服务“必须做”
制定《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许昌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督促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必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治站位和社会使命感;多方联动,召开普惠金融工作会、稳经济专题座谈会、调度推进会等,传达政策要求,传导监管压力,督促机构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建立普惠金融监测分析机制,锚定各项工作考核目标,及时对工作推进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机构开展监管约谈、窗口指导等,及时加以督导,责成整改;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切实发挥监管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银行业机构持续从信贷投放、机制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设定信贷考核目标,小微企业贷款“贷得了”。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设定监管考核目标,促使银行业机构不断倾斜信贷资源,不仅考核小微企业信贷“总量”投放目标,还增加了对“户数”“首贷户”考核要求,避免为完任务“垒小户”“冲时点”行为,以惠及更多小微市场主体。历年来,许昌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辖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自2018至今增长了51%(如将贷款处置还原将更高),有余额户数增长了102%,今年银行业机构新服务“首贷户”2800多户。
构建差异化机构体系,小微企业贷款“有人贷”。引导银行机构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或普惠金融中心,加强小微专营团队建设,督促银行业机构细分小微企业客户群体,下沉服务重心,形成小微金融市场有序竞争、各有侧重的信贷供给格局。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积极发挥科技、资源优势,积极推广线上化信用贷款产品、拓展首贷户,努力覆盖小微企业融资供给的“空白地带”,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坚持服务地方、服务社区、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充分利用自身软信息优势,积极开发符合本地市场特点的线上线下信贷产品,持续扩大服务半径。
优化小微企业信贷结构,小微金融服务“贷得好”。督促银行业机构开发“随借随还”、“循环授信”等模式产品,适应小微企业资金运用“短”“频”“快”“急”的特点,大力倡导“无还本续贷”、提前介入审批,确保新旧贷款无缝对接,降低企业调贷成本。鼓励银行业机构授信时更加关注第一还款来源,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借助科技、大数据优势,在推广线上化、纯信用产品方面持续发力,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辖内小微企业+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贷款余额占比提升至12%。同科技创新、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合作,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生产周期特点的产品,辖内经营类中长期贷款余额已占其贷款总额的48.58%。
强化融资成本管理,小微企业贷款“贷得低”。督促辖内机构持续巩固减负清费工作成果,积极向实体让利,取消信贷环节部分收费项目和不合理条件,严禁变相转嫁、抬高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行为。督促机构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管控,应由银行独立承担的费用,银行应全额承担,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减负。加大贷款利率压降力度,督促银行业机构积极疏通内部利率传导机制,动态反映LPR走势,并向终端利率价格有效传导,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由2018年底8.17%下降至5.86%,5家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0%左右。
完善机制建设,小微企业贷款“敢、愿贷”。传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具有“风险高、投入大、责任大、收益低”等特点,基层机构及人员开着小微金融服务意愿弱、顾虑多、投放难。督促银行机构强化绩效考核激励约束,加大内部各级考核指标中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考核分值,重视推动小微企业发展。不断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指导银行业机构完善机制体制建设,提升尽职免责的可操作性,并更多向一线客户经理倾斜。鼓励各银行业机构加大小微金融服务正向激励,对完成小微企业业务考核目标较好的分支机构,明确通过绩效加分、利润补偿、增加FTP 优惠幅度或营销资金配置等方式予以奖励,进一步激发基层人员开展小微金融服务的意愿和动力。(郝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