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在线河南讯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金黄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和煦的微风轻轻地拂过脸庞,既不燥热,也没有寒凉之感。碧蓝的天和蓬松的云,颜色纯粹、质感轻盈,好似一幅天然的油画。对于农民朋友来说,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可在合涧镇南平村,被村民称为“养蝎大王”的老杨近来却眉头紧锁、一筹莫展! 合涧镇南平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该村四面环山,环境优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近年来,南平村的村容村貌改造基本完成,水泥路铺遍了大街小巷,村里相较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村子居住环境的改善,村民发家致富的愿望愈加强烈,老杨便是其中的一员。老杨今年五十多岁,从事养殖业近30年,做的最久的就是养猪,他始终信奉“十年养猪九年赚”的理念,但近年来却经历了很多坎坷——猪肉价格波动、饲料涨价、环保治理等等一系列问题,让他产生了改变发展方向的念头。 “这些年始终没怎么挣到钱......”老杨如是说。去年,在一次外出过程中,他偶然发现养蝎行业市场前景广阔。说到蝎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可怕、毒性大,蝎子与蜈蚣、毒蛇、壁虎、蟾蜍并称为“五毒”,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蛇蝎心肠”来形容人心狠毒。但就是这样一种毒物,却成了老杨眼里的宝贝。 他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嗅到了养蝎商机,于是踏上了学习养蝎技术的道路。在村委干部的支持下,他从零开始,选址、建厂房、进设备、选幼蝎、培植饲料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老杨的养蝎厂已经初具规模,养殖的成品蝎对口销售给洛阳某生物科技制药公司,价格高达1100元每公斤却仍供不应求。用老杨的话来讲,那就是“我现在就嫌蝎子长得慢,蝎子还没长成,就全都被预订了”。 不过养蝎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科学的养殖方法。老杨自己不仅需要养殖黄蜂幼虫当作饲料,更重要的是需要保持养殖区域恒温,要始终将温度保持在三十五度左右,同时湿度也要达标,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蝎子的大量死亡。在山区养殖,冬季保温是个大难题。经历去年的寒冬考验之后,老杨明白养殖场目前刻不容缓的问题就是投资建设供暖设备。他仔细核算了一下成本,从建造场地、选种投放到养殖、日常运营管理这些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多年来的积蓄就算尽数投入其中,投建资金却还是不够。 老杨犯了难:“这可怎么办,就算暂时不扩大生产规模,但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了,必须赶快购置一套更加专业的恒温取暖设备,不然很有可能功亏一篑。”但借钱谈何容易,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老杨也没有解决资金问题。 伴随着林州农商银行“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合涧支行工作人员前往南平村进行走访宣传金融知识、开展送资金上门活动。村支部书记在听取了农商银行的政策解读之后,表示热烈欢迎“党建+金融”工作在本村扎实落地,同时向合涧支行的工作人员描述了老杨养蝎目前面临的困境,信贷人员随即前往老杨的养蝎厂了解情况。 经过实地调查,客户经理发现老杨的养蝎厂发展潜力巨大,有理念、有技术、有规模、产品不愁出售,且因其养殖蝎子的行业特殊性,使老杨的养殖场在当地有小有名气,口碑相当不错,同时,村委还表示准备将该项目作为养殖转型、农民致富的样板来大力推广。 合涧支行人员在结束调研后,当即表示,像老杨这种思想新潮、勇于创新、敢于奋斗的优秀养殖大户正是该行要大力支持的对象,而且不仅要支持,还要组织附近村庄有创业意愿的老百姓都来这里参观学习,学习新理念,接受新事物,努力在南平村打造绿色养蝎产业!随着调查的落实,合涧支行迅速安排部署,快办快贷,在两天之内便向老杨成功发放了9万元小额贷款。这不,近段时间老杨订购的全自动恒温热循环地暖设备已经开始安装了。 “ 农商银行真是咱农民朋友自己的银行啊!我的养蝎厂发展离不开合涧支行的大力支持,在发展瓶颈期是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给了我继续干下去的动力!”说到这儿,老杨紧紧握住了客户经理的手,连连道谢。在彻底解决了老杨的燃眉之急后,他紧锁的眉头也终于舒展开来! 九月的南平村微风徐徐、鸟语花香。下一步,林州农商银行合涧支行将继续贯彻落实总行党委安排部署,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经营宗旨,加大对接力度,持续推动“党建+金融”工作细化落实,以金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杨振凯 武天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