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在线河南讯 河南省新野县地处南阳盆地西南部与湖北省襄阳市接壤,火烧新野、汉桑城等三国遗迹遍布县内,新野张飞板面臊子更是远近闻名。作为一个特色农业大县,主导产业为粮食、蔬菜、纺织、肉牛养殖、电子、玩具等等。
近年来,农行新野县支行围绕“三个新野”的建设,主动发挥“支农惠农”主力军作用,逐步成为“服务县域、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的区域主流银行、乡村振兴“领军银行”。

为适应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农行新野县支行党建引领提站位,惠农支农勇担当,以红色文化为媒,创新产品,精准服务,优化流程,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新增贷款投放共计5.1亿元,其中2021年新增1.65亿元,2022年新增3.45亿元。其中,政银担模式新增贷款6900万元,位列全县同业第一名,银监口径普惠贷款净增27825万元,完成市分计划的114%,2021年,新野县农行普惠金融考核位居全市农行第一名。2022年4月,新野县人民政府授予农行新野县支行“集体三等功”荣誉,县行党委书记、行长董贵峰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林、许伟被县政府记“个人三等功”。
发扬红色文化 桥梁纽带助力
盛夏时节,记者一行走进农行新野县支行,映入眼帘的毛主席像章纪念馆格外引人注目。

拾阶而上,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多种体材的毛主席像章,以及由像章精心设计出的党旗、党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等等,一眼看去无不令人震撼,可谓一片红色经典,意义非凡。不由想想,新农人取得的可喜成绩是属离不开这片红色文化的教育与浸染。
据了解,经过几代新野农行人的不懈努力,新野县农行以毛主席像章为主题的馆藏文物达到4万多件,该纪念馆被定为南阳市农行和县委组织部红色教育基地、县委党校教学基地,纪念馆一直以来免费对全社会开放,2021年度,累计接待各级党员干部参观学习56批、累计800余人次。
新野农行人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养成了艰苦朴素、主动作为、积极担当的工作作风,积极围绕上级行安排和县委县政府部署开展工作,在服务普惠和支持三农方面主动作为,以红色文化为桥梁,积极向各级党政和全社会各界人士宣传农行政策、推介农行好产品。2021年度,共发放金融产品宣传折页2万余份,与此同时,农行主动对接、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先后在农行、县委党校、乡镇政府等场所,举办政府搭台,银企银政深层合作洽谈会议30多场次,参会企业和各类新型农业主体客户累计达1200余人次,每次活动,农行都会组织多个专业团队,对参会客户一对一服务,根据客户需求逐一量身定做服务方案,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金融需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社会评价。
传承红色精神 支农惠农有作为
“到新野如到家中,见主席泪眼痕痕,感谢新野农行给予我莫大启示,为农行贡献我的青春……”每一位新野农行人新入职时都要到纪念馆来上入职第一课,聆听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树立甘于奉献的精神。
由浅黄色的小麦秸秆作材料,搭配少量的红丝线,这个由农民群众巧工而成的毛主席像章,更是引人瞩目……走在毛主席像章纪念馆大厅,农行新野县支行行长董贵锋介绍说,这幅由农民用小麦秸秆做成的毛主席像章,每每同志们学习参观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无形督促着新农人更好地服务群众。

如今,农行新野县支行把像章纪念馆做为党建活动中心的重要载体。每周党员学习日,民生生活会以及每逢“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农行党总支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书体会谈感想,述工作比干劲,接受红色教育洗礼,传承好红色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长期以来,新野农行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和各局委、乡镇对接汇报,宣讲农行政策、介绍农行产品和表达农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并主动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与各局委和乡镇结对子,与多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前在全县“万人助万企业”、“万企兴万村”和“金融集市”等活动中,只要有金融需求,各部门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农行,同时,农行也不负众望,积极作为、主动担当,上门对接、主动服务,往往以最佳的服务方案、最惠的利率、最高的效率赢得了推介部门和服务对象的高度评价,逐步塑造了“有需求,找农行”的服务口碑。
新野农行先后与乡镇、局委、产业集聚区或行业协会进行对接,宣讲农行政策和产品,然后由各单位负责组织,将全区域、全行业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农主体等全部客户组织起来,召开信贷需求对接会,再集中宣讲农行政策和产品,根据客户需求现场解答、现场统计,对接会后派出专业团队,一周内限时办结,随后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动态解决客户需求。去年10月,该行与歪子镇全面对接,歪子镇政府集中邀约了全镇有需求的全部企业、个体工商户、种粮大户等130余人,歪子镇党政领导30余人和农行班子带领的21名员工集中为全镇客户服务,该行一次性解决了全镇客户的金融需求。
赓续红色基因 铭记初心廉办贷
“作为因农而生的银行,廉洁办贷是检验新农人服务群众的一把尺子,更是我们常受教育,赓续红色基因的根本。”农行新野县支行党委书记、行长董贵锋说道,“新野县农行毛主席像章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不仅时时引导着新农人不忘初心使命,而且也激励着新农人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全心全意服务好人民群众。”

“养殖肉牛1000多头,带动300多名闲散劳动力就业,关键时刻农行为企业发放惠农贷款100万元连支香烟都没有抽。”新野县新甸铺镇津湾村盛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森,每逢参加县里组织的“万人助万企”座谈会,开口便感谢县农行敢于担当廉洁办贷。
“不抽一支烟,不吃一口果。”农行新野县支行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了可敬可亲的形象。为助力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经济,该行还为津湾村73户家庭发放贷款1000多万元,带动鲜食葡萄、桃果、花生等产业成为富民经济的支持。农行助力,经济带动,如今的津湾村一排排农家别墅分外炫目,村周围万亩桃园碧海银滩,前来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津湾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示范社区”、“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河南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
据了解,新野县农行坚持把清廉金融文化融入全流程信贷工作中,在全行倡导“阳光”办贷,高频次开展廉洁文化和警示教育,严格规范员工行为,县行纪委印制了“阳光”办贷提示函,推出阳光办贷“六不准”(不准接受客户礼品礼金、不准接受客户宴请、不准刁难客户、不准人为设置办贷障碍、不准人情办贷、不准不作为乱作为),提示函印制农行办贷要求和监督热线,一式两联,其中一联客户签字后作为信贷档案保管,另一联客户留存,贷款发放一周内县行纪委逐一对客户发送农行廉洁办贷短信,贷款发放一个月内,纪委电话回访客户比例不低于50%,贷款发放一个季度内,要求回访面达到100%,实施信贷全流程监督监控,对存在“吃拿卡要”等违规行为,一律按照《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从重、从严、从快、顶格处理;同时根据贷款品种,全行推出了信贷业务限时办结制度,提升办贷效率,农行以廉洁和高效赢得了客户的尊重和肯定。
惠农政策开路 金融产品惠民
为缓解客户融资难、融资贵、缺担保等一系列问题,提升客户获贷效率,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农行新野县支行积极推出了纳税e贷、守护e贷、账户e贷、资产e贷、惠农e贷、科技贷、教育e贷、汽油e贷、烟商贷、抵押e贷等普惠类信贷产品。
据悉,大部分金融产品属于大数据为支撑无抵押、纯信用方式的线上贷款,实现秒批秒贷、客户自助用信、随借随还,我行的贷款利率基本维持在4%左右,有效缓解了县域客户融资难、融资贵、缺担保的痛点,在农行金融创新和大量优势信贷产品的支持下,只要客户信用良好,都能在农行不同程度解决信贷资金需求,大大提升了信贷获得感。
为“支农”而推出的“政银担”模式惠农贷款,采用县政府、河南省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农行三方风险共担模式,最高授信3年,最大金额300万元,支持客户自助用信、随借随还,该贷款享受财政贴息后综合信贷成本不高于2.35%。有效破解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缺担保”的问题,解决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

为让各类新型农业主体快速受益,农行新野县支行党委班子成员分包县域乡镇,带领4个党员先锋队,牺牲休息日,先后336次深入到全县990名客户中,实地开展信息建档和资料采集工作,用低利率、高效率解决了新野县新农主体急需贷款又没有抵质押物的问题。目前,新野农行已授信惠农e贷2.1亿元,累计新增发放粮食收购贷、种植贷、肉牛养殖贷等惠农额贷25793万元,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新农主体和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兰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