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银保监分局练好五种功夫以金融力量助力稳经济大盘
来源:农金在线    编辑:赵东明    发布时间:2022-11-03 13:57:53
摘要:鹤壁银保监分局练好“五种功夫”,以金融力量助力稳经济大盘
农金在线河南讯 今年以来,在河南银保监局党委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鹤壁银保监分局紧紧围绕金融支持稳经济这一主线,靠前发力、适时加力,通过深入一线、摸排实情,不断提升监管决策针对性有效性,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器”作用。全市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加压、细化目标,采取一系列落实举措,精准惠及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切实助力市场主体克时坚、谋转型、促发展。
一、在行动落实上下硬功,以金融监管担当护航经济发展
坚持党建统领,拧紧履职责任链条。分局党委将“行长进万企”活动作为年度“一号”工程,迅速下发活动通知,研究细化方案,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在宣传报道、统计分析、条线监管、监督执纪方面的统筹协调,在全市银行系统上下形成了“一盘棋”“一张网”。分局党委坚持“一周专题研究一次,一周调研走访一次,一月统计监测一次”,先后12次带队深入40余家企业调研,对推进活动“问诊把脉”。精心举办“青苗计划”活动,通过组织青年企业家与金融人才开展“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系列活动,为服务实体经济结对子、引路子。
坚持责任导向,扎牢三重包联机制纽带。制定印发《鹤壁市银行业“行长进万企”活动实施方案》,建立班子成员分包银行机构、县区、重点行业的“三重包联”机制,两轮次走访辖区银行机构,指导健全活动推进机制。联合市金融局、市人行开展“县区企业大走访行动”,帮助银企双方打通信息盲点和政策堵点。截至目前,全市银行业机构已走访企业1147家,与其中485家达成融资意向123.08亿元。在“行长进万企”活动带动下,剔除贷款核销、转让、置换因素影响,全市银行机构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01.18亿元;其中,对制造业贷款投放余额达到84.44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坚持做大做优,提升助企管理效能。在扩大数量上,分局坚持动态补充、分批转办,第一时间向市工信局获取全市重点企业名单,指定各行一把手作为包联责任人,启动“两问四送”活动。随后,将我市“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四优三新”重点产业和分局“惠润工程”“新金融 新化工”企业,一并纳入名单库范围,根据企业融资情况,逐一确定包联责任银行。在结构优化上,对名单库1147家企业分类梳理,按所在县区、所属行业、机构类别建立二级明细库,按季度跟踪监测。在跟踪管理上,指导银行机构完善“企业融资推进、问题诉求办理”两本台账,按照“应办尽办、能办尽办”的原则,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快速回应企业问题诉求。
坚持队伍建设,健全常态化服务机制。联合市委营商办、市金融局,从全市13家银行机构中挑选94名业务骨干,担任全市191家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商)协会“首席金融服务员”,切实履行好政策解说、业务辅导、经营指导、理财顾问、贷后管理、业务办理六大职责。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各银行机构为所有包联企业,配备金融服务专员,确保了“企企有专员、事事有回应”。
二、在纾困解难上见真功,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动能
着力畅通政策传导链。积极推动银保监会、河南银保监局出台的纾困解难政策落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合体工商户纾困的通知》等文件,督促银行机构通过安排专项信贷额度、合理下放审批权限、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式,及时满足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截至三季度末,剔除个别贷款核销、转让、置换因素影响,全市银行业机构对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文体娱乐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6.8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着力畅通服务“肠梗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营业场所、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示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内容、申办条件和流程。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组织摸排困难企业状况,完善监测机制,加强对债委会运行指导,收集共享经验做法,指导各银行通过延长贷款期限、调整还款节奏、减免利息等方式助企纾困,惠及1605余家企业的19.25亿元贷款。
着力发挥保险支撑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等业务,共为772家次小微企业提供保障金额39.22亿元。指导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夏粮收储、汛期防灾减损,推动巨灾保险试点成功落地,承保居民住房损失保险48.66万户,保额1亿元,巨灾救助费用补偿保险156.6万人,保额1亿元。
三、在增量扩面上用稳功,打造普惠金融发展“压舱石”
一是持续优化普惠金融供给。围绕普惠小微、涉农金融服务持续发力,通过印发指导意见、制定工作要点、监管评价等措施,并与灾后重建同步推进,推动银行机构细化落实绩效考核、内部转移定价、不良容忍度、授信尽职免责等要求,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供给。截至三季度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55亿元,有6家银行机构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在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接近50%,为市场主体长期稳健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稳步推进向企业减费让利。指导各机构科学制定为实体经济让利年度目标,有效传导普惠金融有关监管、货币、财税倾斜政策红利。截至三季度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累放贷款利率5.18%,较年初下降0.5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中有降态势。深入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自查排查工作,推进压降融资利率,减少不合理收费。各银行机构累计承担或减免的信贷相关费用达到239.15万元,基本做到了“应减尽减、能免尽免”。
三是巩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成效。出台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要点,实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应贷尽贷”。截至9月末,全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户数3252户,信贷余额5817万元。稳步推进农村信用建档评级,大力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配合对口浚县的8家省级银行机构,共同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印发金融支持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指导辖区机构积极向上争取资源倾斜,制定对浚县信贷投放计划26.3亿元,是去年浚县贷款增量的2倍。联合市县职能部门,对浚县灾后重建、产业发展等领域重点项目、主导产业、骨干企业进行全面摸排,筛选出有贷款意向的企业35家,涉及资金需求22.72亿元,及时推送至有关银行机构。
四、在引导推动上练新功,积极融入该市科创高地建设
一是印发《鹤壁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鹤壁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依托“行长进万企”活动,全面梳理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将现有企业全部纳入到活动名单库,通过摸底融资情况,逐一确定主责任银行和包联责任人。
二是联合市工商联、市金融局,组织举办全市“专精特新”银企专场对接会、“惠企政策宣传进县区”等活动,强化与县区政府、市直部门间政策协同,详细解读金融支持“专精特新”政策,积极推介银行机构“专精特新贷”产品,鼓励企业货比三家,扩大融资选择面。
三是强化分层分类服务,指导各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健全企业“白名单”制度,为日常资金周转、科技研发、技术改造、购置固定资产等提供全流程支持。截至三季度末,全市银行机构对我市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8.10亿元;其中,有10家“专精特新”企业新获贷款支持。
五、在聚焦提质上下实功,点亮新市民服务“指明灯”
一是紧盯服务体系优化。联合市金融局、市人行印发《鹤壁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方案》,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责任人、推动举措和时间节点,全面摸排辖区新市民客群需求。
二是紧盯供给结构优化。针对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等新市民就业较多行业,引导银行机构推广信用类贷款产品,并通过利率优惠、手续费减免,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
三是紧盯基础服务优化。督促银行机构积极执行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通过线上操作、简化资料、快速审核、专属服务等方式,为客户开通“绿色通道”,并配套提供低利率车位分期、装修分期产品。畅通消费者投诉受理渠道,发挥行业协会纠解作用,高效办理新市民投诉。
四是紧盯保险保障优化。加强与市医保局沟通,推动开发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并积极推广短期意外险、百万医疗、专属养老等惠民产品。
谈到下一步监管工作思路,鹤壁银保监分局党委书记、局长茹剑同志表示:“我们将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河南银保监局工作部署,用足用活行长进万企活动、纾困解难、乡村振兴和新市民金融服务等方面一揽子稳经济措施,从严督导政策落地落细,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向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四优三新”产业倾斜,进一步提升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便利度。”(王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