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在线

河南镇平水上救援队:向“疫”而行微光成炬

来源:农金在线    编辑:赵东明    发布时间:2022-11-26 14:28:17
摘要:河南镇平水上救援队:向“疫”而行微光成炬

       农金在线河南讯 在河南省镇平县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人民教师、是青年才俊、是玉雕工匠、是汽修工人、是导游、是厨师,虽然岗位不同,年龄不一,却有着共同的身份——镇平水上救援。当疫情来临时,他们主动担当、逆向而行,以微弱成炬之光,用真情善爱传递着人间策马扬鞭的奋进力量。
       初冬时节,在水上救援临时驻地见到队员们的时候,他们正在检修近段时间所运用的喷洒设备,卡口螺丝是否稳固,塑料管道是否畅通,都是他们应检尽检的全部内容,连日来的持续奋战,一点都没影响他们认真检修的热情。在这群队伍中间,年龄最大的已经57岁,最小的才刚高中毕业。2020年以来,每每遇到疫情严峻时,他们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听令而行,火速集结,主动请缨,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奔赴一线,参与消杀。

       镇平水上救援队队长宋丹说道:“10月7号晚上,镇平县开始静默。当我们在微信群里看到集结的号令时,迅速告别妻儿奔赴驻地,开始准备物资,10月8号一早,就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下投入战斗,到需要我们的各个地方去。”

       在连续不间断消杀的日日夜夜里,有人称他们是镇平的“疫”线逆行者,有人称他们是行走的消杀勇士,从县城到乡村,从社区到学校,从城市广场到办公大楼,从管控区到封控区,每人每天平均3万多步。装载物资、走街串巷、分工、检修、配药、定位、喷洒、这些都是他们的抗疫的日常“打卡记录”。

       宋丹说:“机器有50多斤重,工作量非常大,有时还没有油,加水也困难。我们就自己带着水箱,拎着水桶去给机器加油,然后继续工作。”

       很多时候,队员们是刚刚收队就又接到指挥部紧急消杀任务,忙碌了一天的队员们来不及喘一口气,带着满身的疲惫,从一个战场紧急奔赴另一个战场。为了减少上厕所次数,队员们很少喝水,强忍着喉干舌燥,心里却始终装着百姓的安危。一场作业下来,厚厚的防护服里常常被汗水浸透,脸上、手上、腿上勒的都是道道印痕,队员们苦中作乐,戏说那是刻入皮肤的荣誉勋章。

       10月13日,他们去杨营镇一个乡村消杀,这个行政村包含了很多自然村庄,范围非常大,工作量也非常大,在村里志愿者的帮助下,借到了两辆三轮车,分成六组,历时两个多小时,对这个村庄完成了消杀,凌晨四点多结束返回。

       救援队副队长马洪斌紧接着说:“我们有个任务(微信)群,每天参与的队员都接龙,有些队员都在这住着,在队部住着,背药筒、加水、加药,都是争着干,腰疼、腿疼、肩膀疼,有时封控中间吃饭也不及时,有时候回来晚了,吃点方便面,有时候累了,就躺那打个盹,或者躺倒地上就睡着了。”
       连日来紧张忙碌的消杀工作,每个队员们都锻炼成为“全能型”消杀勇士,做好个人防护、制定行动方案、检修物资设备、加油加水配药等一系列全套喷洒消杀动作,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成。
       队员占红羽是做红色文化传承工作的,疫情发生之后,他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和水上救援队的合作,一块战斗,了解到很多感人的故事。他说:“一次在一线消杀工作中,老马同志由于机器长时间地工作,出现高温自燃,使老马的腿受伤。但是老马在一线一直没有对外说,最终消杀作业完成之后,才回到队部,做了简单的包扎。”

       如今在镇平县水上救援队无畏不惧、从容不迫的抗疫故事通过各种媒介传播,一传十,十传百,在镇平大地传播开来。这54名队员中间,有一家父子兵亲临上战、有亲如兄弟后勤志愿,更有社会爱心援助令人钦佩。困难来临时,你捐赠500元,他支持1000元,你无偿提供米面青菜,他甘愿给队员们长期提供后勤保障,一串串的暖心力量不断从四面八方涌入,激励着水上救援队的每一位队员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和担当,咬紧牙关、毫不松懈,奋力战斗在抗疫一线。截至目前,镇平水上救援队已累计出动专业车辆100余台,参与消杀人员300余人次,城市乡村疫点外环境消毒200余个,环境物体表面84消毒近10万平方米。(兰诗 王东照)

责任编辑:赵东明

Copyright © 2021 农金在线 豫ICP备2021023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