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在线

寻访汝阳刘 探寻古今奥秘

来源:农金在线    编辑:赵东明    发布时间:2022-07-08 10:48:33
摘要:寻访汝阳刘,探寻古今奥秘

       农金在线河南讯  汝阳刘?人们会觉得它是地方名?品牌名?姓名?在它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与书圣王羲之志趣相投、情同手足,又是儿女亲家,关系十分要好。一年秋天,谢安在回家探亲时,路过了项城汝阳刘村。因其早闻“御笔坊”大名,便购买了数支品相上乘的汝阳刘毛笔带给好友王羲之。王羲之在用毛笔书写《黄庭经》的过程中,觉得此笔用起来婉转自如,洒脱流畅。连声称赞此笔是妙笔,妙笔也!自此,书圣王羲之与汝阳刘毛笔结下了不解之缘,“羲之妙笔”的故事流传至今,汝阳刘村也得名为“妙笔之乡”。


       因想深度探寻中原毛笔根源,圆梦计划河南项城非遗传承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汝阳刘村,探寻毛笔的起源及发展历程。队员们走进汝阳刘笔业了解到了以“牢记嘱托、坚守初心,感恩前行”为主题的故事,在2018年的4月28日前中共中央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在听取了汝阳刘毛笔非遗传承人刘好勤的讲解后,非常高兴。称赞刘好勤非常专业,并嘱咐他一定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对于刘好勤来说,此次汇报的结果中胡锦涛的鼓励让他更加坚定了发展好汝阳刘毛笔非遗的决心。


       在对汝阳刘笔业进行参观的过程中,团队队员们还了解到了自2010年8月开始,至今汝阳刘笔业接待了来全国各地的采访参观人员。其中包括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庞中华莅临公司参观指导。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莅临洛阳汝阳刘文房四宝馆参观,对公司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并泼墨留念。刘好勤与河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戚建庄在研学基地讨论非遗发展问题等,汝阳刘匠人的坚守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洛阳师范学院19岁的刘丹阳向队员们讲解毛笔制作技艺。经过了解后得知刘丹阳是假期自愿来到汝阳刘笔业学习制笔技艺,她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制笔车间,期间向队员们详细地讲述了制笔的方法技巧及口诀。128道制笔工序,从制作毛笔的第一步如何坐“坐如参悟气归田,行气运力两臂间。心气相应气使转,不是神仙似神仙”到如何装毛“右握杯板胸口平,粗抽羊毛如草坪,整齐。“排列似雄兵、装角整齐归一统。”再到焊笔“左手持杆右捏首,笔头底漆须卦口,长做深栽必达标,笔力无容寿星高。”刘丹阳在详细讲述制笔技艺的同时,也向队员们讲述她此次学习的重点是制笔过程中向笔杆上刻字的技艺。她介绍到笔杆上的刻字多为吉祥如意的祝福话语,如果客人有特殊需要则会根据要求来进行独家定制。
       接着队员们在汝阳刘笔业书法艺术家,成名书院院长,中国关怀协会理事王成名的带领下,前往中国毛笔博物馆进行参观。进馆时,印入眼帘的便是令人惊叹的“中华第一笔”。这支巨型毛笔重达60公斤,由16个毛笔制作匠人历经3个月制作出来,全国共有三支,一支在项城的汝阳刘笔业,另外两支分别在洛阳洛邑古城与漯河漯湾古镇“这笔也太大了吧!”“这须要几个人才可以拿的动呀?”“这支笔真的可以写字吗?”面对这样一支巨型毛笔、队员们一个接一个的抛出自己的疑问。目不转睛的盯着笔尖,想着这么大的笔真的可以蘸墨写字吗?在经过同意后,队员们纷纷伸出手,触摸笔尖的部分。而院长王成名也给出了答案:“这支笔是可以写字的,不过由于它的重量缘由,基本上只做观赏用。”在队员们热情邀请下,王成名为圆梦计划题字盖章,并为河南项城非遗寻访团队提写口号“青春撞上上遗,圆梦走向未来。”
       参观过程中,通过刘好勤的讲解队员们认真了解了毛笔的选材用料、汝阳刘毛笔申请非遗曲折的过程,以及他作为非遗传承刘好勤为汝阳刘毛笔的申遗及发展做出的努力,还有汝阳刘毛笔获得的各种奖项及荣誉。参观完毕后,团队对非遗传承人刘好勤进行了深度专访。在此之前,团队了解到刘好勤在汝阳刘毛笔创新方面已有多项成就。第一,做出了纯紫尖小楷笔;第二,对毛笔做出了创新,使毛笔的实用性能增强。笔尖可以写六千至一万字左右;第三,河南质量检测局认定汝阳刘毛笔的标准为统一的毛笔制作标准;第四,获得了制作毛笔的多项专利等等。


       在回忆汝阳刘毛笔申请非遗的过程中,刘好勤道:“那时候的我并不懂该怎样去申请,一头雾水,所以在前期准备过程比较困难。那时候我就想着先收集资料,就上河南省博物馆去,一去就是一周,几乎住在了河南博物馆。”团队还了解到,在当时一些毛笔相关的资料博物馆的书架上是没有的,工作人员只能到仓库去找,但资料又不卖,所以刘好勤当时只能拿着资料一页一页的复印。复印完后,把原本的资料送还给博物馆仓库,然后去看复印的资料进行学习。
       如此努力的去做准备,但是因为不清楚申请非遗的标准和条件,在第一次申遗时汝阳刘毛笔遗憾落选。时隔多年后,2007年,汝阳刘毛笔做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准备,重拾信心,再次出发。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让刘好勤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实在没有办法了,他就住到非遗申报点附近的旅社里。一直等,等一个机会,等一个有缘人。在后面的半个月,有一天他去附近走动,忽然看到了新华社的产业孵化园。当时的刘好勤还纳闷,新华社不应该是一个报道新闻的平台吗?怎么是产业孵化园呢?经过与相关人士的了解后,刘好勤立马转变方向,做出行动,借助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持的东风,快速把汝阳刘毛笔发展了起来。同时了解了申遗的标准和条件,在第二次申遗时取得成功。
       在刘好勤46年为汝阳刘毛笔发展而努力的过程中,为汝阳刘毛笔产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在发展初期刘好勤招收残疾人和当地贫困户来学习制笔技术,解决了当地残疾人和贫困户就业难的大问题,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当时在资金方面缺失,但是有大学生村官为村里服务发展,政府把这些落到实处,于是我们汝阳刘毛笔产业就这样迎来了第一批大学生,来到这里学习制作毛笔。”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刘好勤表示除了父亲外,当时还有一位老师傅刘汝玉对自己影响很深,“正是他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当时我不愿意从基础做起,他对我说:“乖乖,我知道你想学两招。”便教授我制笔中的重要过程,可是由于我基础还没做好,便怎么都做不好重要的部分。借此我也明白了,想要做好重要的部分,便要先踏实的做基础。”
       刘好勤在采访快要结束时,对项城非遗传承社会实践团队送出祝福:“大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而你们在我看来,正是在进行这种有意义的活动。希望你们以后都可以越走越远,希望像你们一样愿意帮助非遗发展,喜欢非遗的人可以得偿所愿。”最后,刘好勤赠予圆梦计划团队专利毛笔13支,项城队全体队员与刘好勤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队员们不仅学习到了汝阳刘毛笔的相关制作技艺及历史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非遗文化,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正如汝阳刘毛笔产业的理念:“一生只做好一只毛笔”一样,河南项城团队:“一次只拍好一个非遗”。(孙汝云 孙敉南 赵佳洁 陈妍霓 张浦 张志辉 俞涛 周子涵 于恩国)

责任编辑:赵东明

Copyright © 2021 农金在线 豫ICP备2021023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