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在线

一个乡镇干部的朴素情怀

来源:农金在线    编辑:赵东明    发布时间:2022-04-27 15:19:26
摘要:一个乡镇干部的朴素情怀

      农金在线河南讯“白加黑,五加二,成了乡镇工作的常态,刚来时真是有点不适应。慢慢的也就习惯了。虽然比在区直机关工作时辛苦点但是每天我都过的很充实,很值得。”4月26日,刚刚带领镇机关同志们为迎接创文在街道打扫了卫生的袁永强对记者说道。
       初见到袁永强简直有点不敢相认,因为他长期在宣传部门工作与记者打交道颇多,彼此之间也很是熟悉。那时候的他文静闲雅,有着一股文人的气息。经过这一年多乡镇工作的历练,他显得更加成熟刚毅了,皮肤也晒黑了许多。


       因为工作的需要2020年底袁永强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委宣传部调任高庙镇担任镇党委副书记,从一名长期待在机关的城市干部华丽转身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乡镇干部。
       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宣传系统工作13年,虽然很充实,但对社会体察不够深刻。到高庙工作一年多,在基层工作的磨炼中耐心体察,我对高庙越来越刮目相看,一个文化厚重、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坚韧不拔、务实重干、蒸蒸日上的新高庙已经靓装出境。”
​       高庙镇是桐河发源地,传说是刘秀二十八宿中马武、冯异的屯兵之地。陈桥古建筑、谢营遗址、黄池陂保卫战、宛东战役后方医院遗址和知青林等红色资源,让高庙厚重的文化增添了浓厚的红色基因。邰庄村共产党员邰士芳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创建了红色工厂芳林酒厂。黄池陂保卫战旧址,是宛城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45年4月24日,日军侵犯南阳,黄池陂村的2000余名百姓打败了残暴的日伪军队,以中华民族的凛凛豪气和殷殷热血保卫了自己的家园。“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塔桥村宛东战役后方医院遗址,30多位烈士长眠于此,他们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依然鼓舞人心……

       高庙镇有着近4万亩的高标准粮田,是宛城区粮食核心产区的脊梁,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整个项目区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结构优、品种良”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4月24日,天气预报南阳将大范围有一场强降雨,可能形成涝灾,在镇机关召开了防汛应急会议后,他就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基层查看情况,辖区内的沟塘堰坝,村里尚未拆除的危房都成了他关注的重点。每到一处他都和村干部研究加固方案,并且亲自同大家一起干。力争在暴雨到来之前把问题全部解决。忙碌了一个白天,匆匆赶回机关吃了一口饭。就携带雨具冲进了暴风骤雨之中,大雨淋湿了他的衣服,脚上的鞋子早已被雨水浸湿,他仍然同村干部奋战在第一线。夜已深,但是暴雨如注,回到村委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水,就同村干部研究几个防洪漏洞,天晴后如何修复。一个不眠之夜就这样过去了,当黎明来临,雨过天晴后熬红了双眼的袁永强又投入了新的工作中去。


       初到高庙,有人对袁永强说,高庙是一个刚开始不想来到后来不想走的好地方。一年多来,他感同身受,清新的麦田,秀丽的公园,安静的乡村,可亲的班长,团结的班子,进取的氛围……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创作的发源地,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乡村,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冰雪北国,刘震云的延津世界,毕飞宇的苏北水乡,梁鸿的邓州梁庄……这些中国当代文学版图里的美丽风景,都是作家们生活过的故乡。袁永强是南阳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很多媒体刊物发表过作品,他的文章文笔清秀,让人读来朗朗上口。作为一名文人干部他也在苦苦寻觅自己文学创作的故乡,把它定为高庙镇。

       这里有厚重的文化、生动的故事、伟大的精神,需要他沉下心来发现、挖掘、汲取、升华,它是我干好工作、为人民服务的阵地,也是他今后的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


       走出区委机关大院所在的古玄妙观,走进充满生机活力的高庙,他觉得自己没有走远。每天早上,迎着喷薄而出的太阳,他驱车在高庙大地上,看着一望无际的田野, 心情格外舒畅。他告诉记者说:“在这里我的每一天都过得极度充盈而有意义。我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我们都在追赶春天的脚步,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喊着号子,搏击风雨,迎接彩虹。(兰诗)

责任编辑:赵东明

Copyright © 2021 农金在线 豫ICP备2021023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