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监管支局:建设金融强国贵在落实细微
来源:农金在线    编辑:赵东明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5:07
摘要:南乐监管支局:建设金融强国贵在落实细微
农金在线河南讯 万丈高楼平地起。建设金融强国不仅需要党中央的“顶层设计”、法规配套及统筹安排,而且需要金融监管总局县级监管支局和工作人员的认真落实、精耕细作、做好微小。县级监管支局作为金融监管最前沿、最基层,要认真履职、努力拼搏,做好细微,全力夯实建设金融强国的最基础。
准确把握“建设金融强国”金融监管职责定位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16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式上的讲话强调指出: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六个强大之中,我们金融监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同时做好金融监管工作,对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等“三个强大”有直接的影响和好的结果。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是由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及金融基础设施等体系等六大体系构建。金融调控体系的科学稳健,需要基层金融监管机构的机构支撑;金融市场体系的结构合理,需要基层金融监管机构的依法监管;金融机构体系的分工协作,需要基层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指导;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备有效,需要基层金融监管机构的高效履职;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多样化专业性,需要基层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引领;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需要基层金融监管机构的严格执法。
金融监管总局县级监管支局的成立,是国家建立金融强国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系统“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金融监管体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监管支局是对原来监管组的升级和完善,人民银行县支行相关人员划入,监管力量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将更好满足县域金融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监管支局是传达落实金融监管政策“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者、践行者,向广大县(市)域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及个人及时传达金融监管政策和发展利好消息,对基层金融干部职工提振干好岗位工作,提振了自信心和积极性,对未来做好金融监管和金融良性发展工作充满美好希望。
走稳走实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抓住金融本原发展,持续积累宝贵经验,逐步走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即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八个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是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整体。它要求我们:要想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守住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本原,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打造纯洁、专业、富有战斗力的高质金融队伍,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理论和实践,统筹宏观和微观,上下一条心,全国“一般棋”,持续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持续防范化解风险,持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走好走实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金融监管总局县级监管支局,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系统“四级垂管”架构的最基层,能否做到“八个坚持”是衡量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能否走实走稳的重要量化指标。为此,县级监管支局应当:始终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基固本、正风肃纪”下功夫,着力构建“亲清”监管关系;始终按照“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质监管队伍;始终坚持牢固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强化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完善管理流程、优化绩效考核,注重社会责任,加快建立符合总部市场定位、改革发展、科技信息等自身特点全面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体系;始终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做好做实、做长做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 。
筑牢筑强建设金融强国强大的经济基础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针对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诸多金融新概念新思路新途径,比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明确银行保险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厘清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支持工、农、中、建、交、邮等六大商业银行等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对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12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及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要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明确其要坚持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明确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出品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坚守“政策性”职能定位;保险金融机构要守住保险本原,恪守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等保险业金融机构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职责。
金融监管总局县级监管支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践行“八个坚持”,强化监管引领,督导各银行保险金融机构坚守市场定位,不断深化改革,精进业务布局、优化管理模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保持金融服务与自身定位同向、与监管政策同步、与提振经济同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围绕“急难愁盼”提升服务质效,建设人民满意金融。
守好守稳建设金融强国的风险底线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加强金融监管”用了大篇幅,并且在开篇明义中直接提出: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把加强金融监管作为重要议题提了出来,新提出“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等“五大监管手段”,明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等五大风险防控。特别是强调指出,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风险监管)、行为监管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法,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也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强监管严监管措施,喊响兜底监管的重要原因,别人不管的,只要是归属金融活动范畴我们全管,我们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仅受理银行保险消费者的投诉,而且受理向原人民银行、证监会及其他相关机构投诉的违规金融消费行为。
指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原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准确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建立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要认真把握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积极扎实稳妥化解风险,要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要及早下手,将风险防范措施前置,做到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进一步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要求地方要立足一域谋全局,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在风险处置过程中要不仅“治标”,而且要“治根”,坚决惩治腐败,严防道德风险,坚决将违法犯罪之人绳之以法。理清金融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部门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权责一致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确保工作职责清晰、责任划分明确,问题处理到位。
金融监管总局县级监管支局,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最前线,首先要坚决打好防控金融风险主动仗,下好机构改革“先手棋”,进一步优化“三定方案”,革除人事管理弊端,完善管理架构,健全业务流程,厘清岗位职责,优化绩效考核,建立责权利相匹配的管理机制,推动建立垂直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上下联动的矩阵式风险防控网络。其次要设好风险暴露“预警器”,严格落实执行检查、法规“把关”、审计督查等“三位一体”监督检查,确保一线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各司其职,做到风险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坚决把风险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同时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金融监管的协作联动,及时沟通和共享信息,形成合力,做到堵塞“灰犀牛”案件管理漏洞,杜绝“黑天鹅”案件发生。最后要打好风险处置“组合拳”,自上而下逐级压实案防责任,特别是“一把手”的第一责任,从制度上规范,从程序上加持,从行动上强化,特别是要聚焦案件高发领域、风险管控薄弱环节以及重点机构和关键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并做实做细应急预案,完善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多渠道充实处置资源,充分调动各方主动化险积极性,坚决杜绝大案要案发生。
县级监管支局作为金融监管总局系统的最前沿、最基层,贴近一线、贴近群众、贴近机构,具有独特微观的金融监管视野,具有近距近情的金融监管优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守好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深化银行保险改革及做好消保调查处理维持金融稳定等“四大监管中心工作”,筑牢筑稳建设金融强国的县级金融监管基础,建好建成强大的县级金融机构基础体系,炼成炼强“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县级“忠诚干净担当”的金融人才队伍,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我们的“细微”力量。(赵雪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