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在线

供需两端结构优化助力“十四五”经济增长

来源:人民网    编辑:李志平    发布时间:2021-08-25 14:34:11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动能转向新动能,经济发展规律也随之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动能转向新动能,经济发展规律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增长不仅要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更要担负起承上启下的转型重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在中长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供给端,“十四五”时期,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供给侧要素将呈现出明显的动力分化特征。随着资本存量的增速放缓和劳动力供给数量的下降,单纯依靠资本积累和劳动力数量的传统规模扩张型增长模式将不可持续,取而代之的是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主要特征的质量驱动型增长。

       第一,随着资本存量增速放缓,资本规模扩张效应将不断减弱,资本质量的提升将驱动投资效率改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资本存量增长率长期保持高位运行,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但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资本形成率在不断下降,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对资本积累带来较大冲击。同时,传统规模扩张模式不仅使得增量资本产出率不断下降,也导致了高杠杆率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十四五”期间,以资本质量提升和投资效率改善为目标,随着“新基建”、完善营商环境、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等政策的深入,中国将逐步告别低水平重复投资的模式,转为质量优先的驱动提升路径。

       第二,随着劳动供给数量下降,“人口红利”将加速递减,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将创造新的“人才红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15-64岁人口将从2020年的9.8亿下降到9.6亿。并且从中长期来看,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上升都将呈加速趋势,短期内人口结构的变化态势难以逆转。但是,“十四五”期间,伴随着我国教育水平和人口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优化,人力资本和劳动供给质量将得到明显提升,为经济增长提供更高层面的“人才红利”。此外,科技创新领域人才规模和质量的提高也将带来人力资本质量新的增长空间,并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形成有力支撑,进而促进新增长动力的有机转化。

       第三,由于科技创新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将成为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驱动要素。“十四五”期间,中国的技术创新将处于从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提升、从数量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的关键期。通过发挥企业优势、加强基础研究、深化科技改革等举措,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应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将会有根本性的改观。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以技术进步和深化改革为基本支撑,包含人力资本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合计贡献率将得到明显提升。

       在需求端,“十四五”时期,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也有望实现高质量的结构升级。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供给端与新需求的适配性将得到有力支撑,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对外贸易的提升仍存在巨大潜力。

       首先,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仍有进一步的拓展空间,消费升级也有助于拉动新需求,“十四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不断提升。从收入结构来看,我国有近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活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并且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从年龄结构来看,消费观更加现代化、更加适应新零售技术的“90后”正在成为中国消费端的主力,而且老龄化的加速也将提升养老、医疗等领域的刚性消费需求。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人均GDP步入1万美元大关时,其消费率要明显高于中国同期水平,我国消费率的稳步提升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此外,“十四五”时期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有望延续稳定下降趋势,这意味着服务性消费的支出比重将持续提升,为消费升级创造了有利空间。

       其次,“十四五”期间我国的投资率将稳中有降,但是投资的效率和质量将显著提升,并且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存在双重发力空间。一方面,在后疫情时代的加速投资带动下,基于我国区域和城乡基建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城市更新、医疗卫生、生态环保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方面的基建仍有较大提升潜力。另一方面,“新基建”将拉动新的投资增长点,创造有别于传统产业的投资空间。短期来看,“新基建”有望迅速拉动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需求;中长期来看,“新基建”还将产生明显的外溢效应,有助于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拉动长期经济增长。

       再次,“十四五”期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将延续下降趋势,但是在“双循环”背景下,新开放和新的多边合作机制将打造对外贸易的新优势,并且助力国内经济发展。尽管随着一国经济体量的增大,外贸依存度下降是客观趋势,但是相对来看,我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而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也将从“两头在外”阶段步入多元化、更高质量的崭新阶段。在出口端,我国的比较优势将转向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将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更有助于缓解日益增长的贸易摩擦。在进口端,积极融入国际市场不仅有利于维系国内市场的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度,而且也将带动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因此,随着我国新型产业链动力的增强,动态、开放和多维的产业转型升级必将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迈上一百万亿元的新台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不断提升。作为全球最先从疫情中恢复增长的经济体,2020年我国经济实现了2.3%的GDP增速,粮食总产量、制造业增加值继续位居世界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也保持良好增长,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4.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幅达到10.6%,外贸依存度也超过30%。数据表明,我国经济不仅正在实现供需两端的结构优化,也为“十四五”期间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央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科学施策下,“十四五”时期的中国经济必将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目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经济互惠贡献更大红利。

责任编辑:李志平

Copyright © 2021 河南经济信息网 豫ICP备2021023083号
 农村金融时报河南记者站主管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