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在线河南讯“俺把土地通过村集体托管给合作社,光今年麦季每亩就能达到910元,而流转出去一年才600元,更别说还有秋季的收入,有村委会做担保,也不用担心钱拿不到手里来”睢庄村土地托管户张耀勇高兴地说道,据了解,光他一家就托管出去了10亩地。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德固乡坚持党建引领,以争创“五星”支部为抓手,聚焦“产业兴旺”,通过“聚资源、做服务、保收益”,做好土地文章,增加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层上,创新推行“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职业农民”的土地托管新模式,农户在不改变原承包关系的情况下,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聘请职业农民负责土地耕种,提供“耕、种、防、管、收”全程托管服务。采取“保底收益+初次分红+二次分红”分配机制,收获后总产值按照比例进行分红,农户45%,村集体3%,职业农民48%,合作社4%,合作社每年再拿出净利润的20%与农户进行二次分红,实现四方受益。为保障农民收益,合作社在粮食收获前10天,将400元/亩的保证金支付到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如遇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绝产减产时,合作社向农户支付800元/亩的保底收入。 土地托管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条件,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缓解了季节性劳动力紧张的状况,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睢庄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扶持建设樱桃园、城市菜园等种植园区,推进土地托管180亩。睢庄村党支部书记孙胜利表示“我们村有1600多人口,常年在外务工的青壮年有389人,这些人每到夏秋大忙季节,就要辞工返乡,据测算,每人减少收入5、6千元,如果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就可安心在外务工。下一步,我们村将会在原有托管180亩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预计用两年的时间把全村的土地托管出去,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助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转变。” 强化组织保障,建强支部堡垒。通过资源变资产,近德固乡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把党建工作放到产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去落实,以“土地托管”为抓手,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制定工作方案。多次召开班子会、党员大会等会议,研究相关政策奖惩措施,对土地托管比率超过80%的村,给予20000元的奖励,明确规定由村集体负责集中整合土地,协调农户和农业服务组织之间关系,为土地托管提供服务,并负责维修路、电、井等基础设施,村集体收取3%的服务费用,有效地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提升,变得更有活力、更有战斗力。 党建引领促发展,产业兴旺助“五星”。土地托管着力破解了当前困扰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保障。近德固乡强化顶层设计,着眼全乡发展规划,在土地托管的进一步发展下,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一是实现农民增收。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条件,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缓解了季节性劳动力紧张的状况,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二是提升机械水平。土地托管打破一家一户承包地的界限,实行集中连片作业,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有利于机械作业。大型农机设备、喷灌设备耕作有了用武之地,省工省时省力,让农业更加可持续发展。改变了过去农户分散种植,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大的状况。三是实现城镇化发展。土地托管后,群众在土地耕种上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坐享”收益。不再有生产性投资,群众不用再购置农机具及建造存放仓库,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具备了上楼条件,促进城镇化发展进程。四是巩固人居环境。通过秸秆还田、土地旋耕等服务,将秸秆“变废为宝”,在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秸秆围村”的现象,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五是保障安全粮食。通过科学种田,降低成本,有效遏制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减轻土地的环境污染。粮食品质更加安全,不仅解决了药残、农残问题,而且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质量,实现粮食安全向安全粮食转变,进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大幅度增加群众收入。 多点融合,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德固乡多点结合,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全力打造一个理民情、贴民心、懂帮扶的干部队伍。一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近德固乡在壮大村集体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增效增收上持续发力,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大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将漫灌改成节水灌溉的新路径,让农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不断增收。二是深入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地理环境、乡土文化浓郁的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各村因村制宜,发挥党组织队伍引领作用,发展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扶持西吉七晚秋黄梨、李村麒麟西瓜、李庄露地叶菜种植等特色产业村,以产业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发展,全力打造“产业兴旺星”,助力五星支部创建。(杨永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