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在线河南讯 当数字支付席卷生活,在项城的街巷村舍,仍有一群银发老人依然习惯攥着存折跑银行。项城农商银行没有催促他们追赶时代,而是俯身走进他们的节奏——从硬件设施上适老、从服务细微处爱老,用真诚有爱的温度,在金融数字化浪潮中筑起一座"慢码头"。 硬设施:细微处见真章 推开项城农商行网点大门,老年客户的安心从脚下开始:各网点均有斜坡轮椅通道,防滑地砖暗藏波纹,玻璃门贴着醒目防撞贴。老花镜按度数分装,填单台降低十公分……冬日热茶、夏日凉饮沁人心脾。更贴心的是方言叫号与放大版业务提示牌,"粮补窗口,尊老爱幼"的字样清晰醒目。这些看似寻常的改造,让每月1.2万人次的老年业务办理变得从容有序。 软服务:温情化解数字鸿沟 面对自助设备的操作难题,项城农商银行银行创新服务模式:大堂经理用乡音俚语讲解金融知识,把转账流程绘成流程图,将防诈要点描绘的绘声绘色。柜台前的糖果不仅缓解低血糖,更融化沟通隔阂。针对老年群体特点,"慢柜台"不限办理时长,遇到复杂业务,大堂经理坐在旁边逐句解释。三年零投诉的坚守,换来了赵奶奶每次取钱必往柜台里塞糖果,“妮子,你吃糖!” 有温度:田间地头的守护 服务触角从网点延伸到村头巷尾,外拓携带设备,随时随地为老年人办理社保卡激活。在一次上门服务中,客户经理小陈顺手修缮了80岁独居老人周奶奶漏风窗户的举动,换来老人送来的存折与煮鸡蛋:"比闺女还贴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项城农商银行的适老服务已超越金融本身。它不仅藏在防滑胶布缠绕的老花镜腿间,在柜台糖果融化的甜蜜里,更在那句带着乡音的叮咛中:"大娘,钱收好。"这些平凡的守护,恰是乡村振兴最温暖的底色——让每位银发长者,都能有尊严地拥抱时代。 (郭秀秀) |